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

新闻中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梅岩:永远的记忆 不朽的精神 ——青海师范大学原创话剧 《永怀之歌》创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20  作者:  点击:[]

(本文刊载于《党的生活》2019年第七期)

话剧《永怀之歌》是青海师范大学大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的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讴歌“新青海”精神、颂扬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为主题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是新时代学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帜性校园文化品牌。

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精神,响应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机制相关要求,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四爱三有”教育部署安排,努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品牌,青海师范大学于201712月,正式启动了话剧《永怀之歌》的编排工作。201878日首次公演以来,话剧《永怀之歌》以其真挚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独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先后荣获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展演奖、被省委教育工委推荐为全省高校巡展剧目、入选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戏剧进校园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话剧”校园展演话剧和省委组织部党性教育示范课

 

话剧主题与创编过程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研制诞生在青海的金银滩草原,青海大地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之地与迸发之地。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与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同志是唯一的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方面都涉及的科学家,也是唯一的“烈士”,其事迹催人泪下,其精神感人至深。话剧《永怀之歌》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主要事迹为内容,以特殊时代为背景,高度浓缩了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学研之旅、精神之旅、情感之旅和奋斗之旅。

话剧《永怀之歌》剧本创作工作由学校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卢道宏、路世玉和人文学院2016级行政文秘专业宋旭浩三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完成。为了更加深切直观地体悟郭永怀先生的伟大人格、把握人物角色的深度与力度,剧组创作人员多次前往海北原子城纪念馆采风,实地学习和体验国营221厂的真实场景,并专程赶赴山东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考察,近距离了解郭永怀先生生活与事业中诸多的感人事迹。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三名大学生历经三个月的艰辛创作,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修改,最终完成了剧本定稿工作。

在创编与排演中,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档案馆、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后勤管理处以及人文学院、新闻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十余个部门参与了工作。从创意执行、剧本编写、演员出演、音乐创作,到服装设计、舞美道具、灯光音效、文字统筹,全部由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后参与人数达百余人。为了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历史沧桑感,剧组在舞美、演员服装上,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力求实现完美的舞台效果。舞美组从每一幕场景的细节考虑,从大道具的构思到小道具的使用年代都做了详细的构思,利用课余周末时间跑旧货市场,收集煤油灯、长椅等老物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舞台大道具几十项,小道具70多项,场景电子屏幕背景制作十多幅,充分满足了话剧舞台的道具需要;服装组依据档案照片材料提供的信息,在120套服装、数百件围巾、手套、鞋子、袜子等服饰的制作上,精雕细琢,不断尝试,在舞台上还原了一幕幕真实历史色彩。

 

成绩与荣誉

 

2018年8月中旬,经过严格评选,话剧《永怀之歌》从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作为十所展演高校(六所艺术类高校、四所普通高校)之一,成功入围中国第六届校园戏剧节,开创了青海高校入围中国校园戏剧节的历史先河。

11月15日至16日,话剧《永怀之歌》作为中国第六届校园戏剧节展演剧目赶赴北京参加展演活动,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进行了专场展演。经过评委会审定,话剧《永怀之歌》获得优秀展演剧目奖,郭永怀的扮演者靳东升同学获得“校园戏剧之星”荣誉称号。

中国第六届校园戏剧节评委会充分肯定了话剧《永怀之歌》的演出成效。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在点评中对话剧演出成功表示了衷心祝贺。她指出,“《永怀之歌》是一台壮怀激烈,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话剧,同学们用朴实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了真诚的感动。如果郭永怀先生在天有灵,他今天会感到欣慰,因为青海师大的师生们用舞台艺术的形式成功再现了那一代人为民族振兴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与无畏牺牲。”

《剧本》杂志社主编范小宁表示:“《永怀之歌》在立意、剧本、表演、音乐、舞台五个方面实现了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话剧《永怀之歌》让我们有幸走进了郭永怀这位‘两弹一星’元勋人物的精神世界,重温了那个时代如火如荼的创业激情。”

鉴于话剧《永怀之歌》高质量的艺术创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省委宣传部在《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举办2018年青海省戏曲进校园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的通知》(青宣字[2018]54号)中,将话剧《永怀之歌》与秦腔《尕布龙》、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共同列为2018年青海省戏曲进校园暨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

话剧《永怀之歌》展演效果也得到省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2018年10月18日,省委教育工委下发了《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做好话剧〈永怀之歌〉巡回演出工作的通知》,统一安排话剧《永怀之歌》在全省高校中开展巡回演出活动。全部巡回演出活动涉及六场演出,覆盖了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11所高职院校,取得了良好巡演效果。

2019年3月初,话剧《永怀之歌》作为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课程,在省委党校2019年春季开学典礼成功上演。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青海师范大学有关领导,省委党校第24期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第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4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等600余名学员共同观看演出。4月17日,省委书记王建军在百忙之中给青海师范大学《永怀之歌》话剧组全体同学写了回信。在信中,王建军书记对话剧《永怀之歌》荣获中国第六届大学生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表示了热烈祝贺,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期望。回信使全校师生倍感激动,备受鼓舞。

话剧《永怀之歌》以其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高质量的舞台艺术水准,在各类公演中获得了广泛社会赞誉。在省内高校巡展中,话剧《永怀之歌》引发了师生的强烈反响,永怀先生的感人事迹在校园上下竞相传颂,两弹元勋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在师生们的心中久久激荡。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展演中,观众们被演员的真情表演所打动,不由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全体演员谢幕达三次之多。大家纷纷表示:“话剧《永怀之歌》生动阐释了一位科学家的宽广胸怀和高尚人格。《永怀之歌》就是一首永远怀念的赞歌,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牺牲,为民族奋斗的‘两弹一星’功臣元勋。”

话剧《永怀之歌》公演至今,在省内外展演计20余场,累计观看人数达到2万余人。同时,在AOK直播频道,话剧《永怀之歌》完成网络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已经超过12万余人。中国教育报、光明网、中新网、中国法制网、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西宁晚报、青海新闻网等省内外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累计报道达到60余篇,形成了声势强大的宣传效应。青海日报更是以专版的形式,分别以《永远怀念的赞歌——走近原创话剧〈永怀之歌〉演职人员》《永怀之歌:一台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话剧》为题,两次对话剧《永怀之歌》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

 

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话剧《永怀之歌》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为原型,高度颂扬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知识报国、科学报国的高尚情怀,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情操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话剧《永怀之歌》对于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让社会公众回望铭记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励青年学生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话剧《永怀之歌》是一堂感人至深的思政课。《永怀之歌》中弘扬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精神高地的生动教材;话剧《永怀之歌》是一堂不忘初心的历史课。重温半个世纪前发生在金银滩草原上的故事,重新走进老一辈科学家的精彩人生,让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领略到那个时代不能忘却的珍贵记忆;话剧《永怀之歌》是一堂精彩高雅的艺术课。话剧充分展示了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开展德育与美育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艺术修养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话剧《永怀之歌》是一堂创新创业的实践课。《永怀之歌》辛劳的创作过程与编排过程,以及多次赴基地和郭永怀家乡调研,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青年大学生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第二课堂体系的教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统一”。话剧《永怀之歌》。正是一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党性课、德育课、艺术课和实践课,学生在创作排练过程中深度体验,耳濡目染地被老一辈科学家知识报国的精神所感动,同时通过演出,让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的人接受精神洗礼,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上世纪60年代,以郭永怀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来到青海,在投身国防事业的新长征中勇于担当,创造了不朽业绩。话剧《永怀之歌》深入挖掘了青海红色资源,生动讲述了青海故事,有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知识报国、科学报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地融入广大青年学生心田,为激励当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建功立业新时代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系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副院长  梅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