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用靓丽的青春播种求知的种子 ——青海师范大学十年顶岗支教之路纪实
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师大、各州县教育局、 实习学校协同推进,互利共赢,师大负责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安排与协调,各州县教育行政部门接受安排实习生,协调实习生和驻县教师生活保障,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具体任务,与驻县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学校与州县教育局建立了定期互访制度。
十年来,每年7月各教育局来学校对接工作,实习期间校领导、职能部门及学院领导赴各州县看望慰问实习师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协调解决实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与各州县教育局交流沟通,调研基础教育情况,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为顶岗支教实习提供保障。
2018年,青海师大组织力量调研顶岗支教工作效果,调研抽选的样本包括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内的两市五州的13个县市的3665名顶岗支教实习学校的中小学生,500名师范生和所有支教学校和教育局等单位。
调研结果显示:顶岗支教实习生的专业素养评价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各类学校和社会对实习的满意度高。这表明,青海师范大学十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顶岗支教
师范生得到全面发展
实施一学期实习是教育部为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师德教育,促进其成长发展的良好平台。
“一个大学生要想在事业上成功 ,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思想素质、精湛的技能和创新能力,要有高超的综合素质。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实践的锤炼和创新过程的参与才能获得。”顶岗支教带队老师铁生兰说。
“三个月的顶岗支教结束,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这是一 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才仁文毛是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顶岗支教结束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支教的学校是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带了初中的语文、历史和思想品德课程。每天认真备课,生怕教不好这些淳朴又纯真的孩子们。”才仁老师还回忆起一段在支教时的难忘故事。
顶岗支教实习中每一位实习生都以准教师身份出现,实习时间长,每个同学都相对独立承担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任务,经历了学校教学的各环节。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深入了解和体会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性,进一步增强了作一名合格教师的自豪感,努力提高从教的基本技能和业务水平;通过开展调研和服务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情民意及农牧区基础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努力从当地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身上汲取营养,培养多元文化、民族团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巩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增强崇尚科学、辛勤劳动的观念,提升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品质,使自己在专业技能和思想觉悟方面实现“双丰收”。
顶岗支教
助力农牧区教育改革与发展
冶成福介绍,十年来,顶岗支教置换基层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等各种培训,为各州县置换脱产研修教师 1148 名,培训骨干教师 3200 余名,促进了农牧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函授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强农牧区在职教师学历教育,十年来,共招录函授教育学生1039 名,社会教育学生 600 人,助力农牧区教师学历提升。
“每年顶岗带队教师承担了驻县教育局大量的教学教研工作,和当地的教研人员一起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带队教师参与实习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师成长发展工作。”铁生兰说,每年还有一部分的带队教师参与地方政府部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工作。有许多带队教师参与实习地高考、中考的学生及家长指导工作。因此顶岗支教的过程也是师范大学老师了解基础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
2016 年青海师大与北京乐平公益组织千千树合作,启动青海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提升项目,为多个州县构建全面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活动方案,使我省和发达城市的学前教育有了较好地对接。学校与北京小橡树幼儿园、社会企业谷雨千千树教育公司、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等多家组织开展专业领域的合作,探索适合农牧区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体系及策略,与湟中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等县的25家幼儿园启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项目,这些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县-乡-村三级培训模式初步构建,这些教育机构邀请国内外专家培训学校师范生和教师。
同时,与西宁市城中区共建基础教育共同体,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及所属县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主体搭建交流平台,共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支撑,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共谱华章。
顶岗支教
形成卓越教师培养新模式
作为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第一批培养对象,麻玲艳2016年9月初走上了师范生顶岗支教的队伍。面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麻玲艳信心满满地踏上了去乌兰县实习的征程。可到了实习学校,问题来了,实习单位的校长、教务主任不知道该怎么安排,甚至有怀疑的眼神,小学全科专业的学生能胜任教学吗?
“当校长、教务主任听了我的一堂数学课,对我有了180°的大转变,当时校长给我的评价是作为一个实习生能把课上成有教学经验老师的程度,很不错,教务主任给我竖起了大拇指。”麻玲艳兴奋地说,“四个月的实习,我上过小学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思想品德与生活、科学等等。一二三年级可爱的学生都不知道叫我什么老师,四五年级的学生称我为‘大百度’……”
顶岗支教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检验,学校也用顶岗支教反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顶岗支教实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师范大学的最大优势和特色,也是以服务谋发展的最好根据地,于是形成了创办精品师范的思路,探索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和西部农牧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学科教学论教师和一线教师双导师指导制度。
坚持实行每学期中学教师讲学制度,坚持做好微格教学训练工作,坚持每年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坚持每周一练工作,坚持持续开展每学期一周的专业见习,坚持一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工作,为学生顶岗支教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接农牧区小学教育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西部农牧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将“单科”培养改成“全科”培养,培养出的教师至少能胜任 5 门课程教学任务。同时, 结合农牧区基础教育需要,2016 年开始推动藏汉双语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
这两年,学校教师教育改革不断迈向深水区,成效显著,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1 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师队 伍建设示范项目,两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竞赛中崭露头角,频拿大奖。
顶岗支教
关爱贫困生服务牧区
学校利用顶岗支教实习这个平台借船出海,与深圳新知青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基会以及北京联益基金会等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开展了“万村师资计划”“真爱梦想新课程实践活动”、农牧区肝病和肺结核病的调研等活动,关注了农牧区基础教育理念的更新,留守儿童成长、农牧区儿童身体健康,对推进国家教育公平贡献了一份力量。
同时,每年80%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每人每月得到公益组织720元资助金,每年资助金额近300万元,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经济困难问题。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年如一日,青海师范大学将继续坚持顶岗支教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卓越教师培养为目标,打造培养高原“四有好老师”的新高地,使高原教育质量大提升,高原教育事业大发展,全面提升高原教育服务地方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报记者 赵 静
2019年1月3日,青海师范大学第10批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全面结束,参与顶岗实习的师生平安归来。学校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总结表彰大会。
表彰会上,副校长冶成福作为这项工作的亲历者感慨万分,他说,十年来我们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范生的培养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建构高质量师范教育培养机制,突出“卓越”、“协同”、“共同体”理念,践行了“培育情怀”、“聚焦能力”、“注重实践”、“服务基层”的顶岗支教实习模式,极大提高了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及从教能力,同时,促使文化理解、增强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果,不仅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青海农牧区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