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培军赴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4月3至8日,应美国地理学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AAG)邀请,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史培军教授赴美国华盛顿出席该协会2019年会并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4月4日,史培军教授一行赴马里兰大学-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共建的“联合全球变化研究中心“(Joint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stitute,JGCRI)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主任Fernando Miralles-Wilhelm教授、研究中心主任 Ghassem Asrar教授分别介绍了实验室与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研究任务和关注点。双方就未来气候预估的模式比较、未来全球农作物暴露度和脆弱性预估、全球变化基础设施风险评估的模式以及热点区青藏高原全球变化风险评估等学术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史培军教授就全球增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环境效应、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凝聚力模型等作了系统阐述。研究中心主任Ghassem Asrar教授和研究员Sha Yu博士就目前中心在全球变化评估模型(GCAM)的开发,特别是在中国区的区域模型研制,在未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与中国机构开展的合作作了全面介绍。双方还就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高原科学研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初步共识。
代表团在JGCRI中心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4月6日,史培军教授作为AAG2019年会分会场主席主持了“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专题分会。会上,围绕史培军教授主持的全球变化重点专项“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项目,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与交流。史培军教授在会议总结阶段,全面阐述了有关地理协同论、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球工程、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模型等新理念,与会专家学者反响热烈。
项目专题分会场合影
此次赴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在全球尺度上评价全球变化风险, 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与适应, 开展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社会共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项目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是国家“十三五”时期首批获准的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承担。2018年9月,该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获得“优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