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以“四个转变”引领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新方向
“四个转变”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对照“四个转变”,青海师范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面开启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步伐。
立足创新发展,服务生态强省战略
“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这是立省之本。青海师大紧密对接国家特别是青海生态立省发展战略需求,努力强化生态领域科学研究能力。
一是不断加强生态学科建设。学校依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及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等学科,重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原响应机制、高原自然灾害机理与防治、青藏高原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等主攻方向,在生态立省战略的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研究优势,有力提升了服务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筹备国家级青藏高原生态水文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同时,不断加强生态领域研究的对外合作,积极联合兰州大学共建青藏高原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服务我省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三是积极创设旅游学院。青海师大立足青海绿色发展新要求,旅游业发展新定位,转型发展新趋势,利用老校区的区位优势和商业价值,以及旅游专业的比较优势,建设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空乘本科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助推高原“旅游名省”目标的实现。
立德树人,打造民族团结高地
“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这是省情之要。青海师大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的40%以上,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一是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青海师大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正面引导,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同时,积极开设大学生思政论坛和文化大讲堂,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专题讲座,不断巩固强化学习教育成果。
二是实施大学生德育工程。青海师大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点精准发力,于2015年,在全校范围启动实施大学生德育提升工程。自大学生德育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学生日常行为发生了明显转变,自觉自律的思想明显增强,勤学守纪的意识不断强化,崇德明礼逐渐成为校园风尚。大学生德育提升工程已经成为青海师大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与有力抓手。
三是持续增强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努力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的合格师资。多年来,数以万计的藏汉双语毕业生走进了全国藏区民族中小学和民族高校,他们情系高原,扎根基层,为藏区发展与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丰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载体。民族文化艺术周活动是青海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了民族舞蹈大赛、“锅庄”舞大赛、民族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努力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战略设计层次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这是强省之策。青海师大始终围绕提升我省发展层次的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哲学社会科学优势,着力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一是成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2014年青海师大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优势,汇集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中心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课题攻关,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营造了良好研究氛围。
二是成立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2016年学校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建“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成为我省首个政校共建的新型高端智库。2016年6月,研究院成功承办2016年青洽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十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汇聚论坛,共议青海对外开放新思路与新举措,为青海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出谋划策。论坛形成“青海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术论文二十余份,其前瞻的见解,理性的分析,富于建设性的提议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与肯定。
三是成立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多年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要强化发展支撑,拓展发展空间,必须聚集来自社会各界的发展动能。2017年6月30日,由青海师范大学牵头,汇集全省18所中高职院校、6家景区、30多家旅行社和五星级酒店、行业协会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组建的青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加强扶贫攻坚,促进“三农”转型发展
“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这是富民之计。青海师大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牧区定点扶贫工作。
一是深入领会精神,转变扶贫思路。青海师大根据全省扶贫工作会议文件精神,积极调整扶贫工作指导思想,转变扶贫工作思路及做法,由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转变为“滴灌式”的精准扶贫,不断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
二是积极筹划资金,解决扶贫经费。为改善定点扶贫村农牧民群众仍居住在简陋土木危房的实际困难,青海师大向全校发出了定点扶贫帮困倡议书,设法募集资金,专项开展对定点扶贫村特困户危房的滚动改建,并制定了《扶贫危房改建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危房改建工程管理验收办法》。
三是做好建档立卡,实现精准扶贫。青海师大根据省扶贫开发局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扶贫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档案。一份档案一个对策。建档立卡不仅要登记贫困户人口姓名,同时分析什么原因致贫,并逐户制定帮扶措施,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扶贫,为后期精准扶贫、滴灌扶贫打好了基础。
“四个转变”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新时期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确立了新目标。青海师大将在“四个转变”指引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着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梅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