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你是一个中国人
编者按:
《你是一个中国人》和《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两篇文章相继在《光明日报》、《辽宁日报》刊载之后,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和共鸣。文章启迪和警示我们,作为一名中国的教师,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国格和人格,以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每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做一名人民满意教师的道德考量和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正如公开信中所说的,大学教师这个岗位太光荣了,太特殊了。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我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源于大学的涵养。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讲授和学习知识,也在传播思想;我们在研究当下的中国,也在影响未来的中国;我们在讲台上散发着学识和修养的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匡正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愿我们忠诚地接受这份光荣和特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一种对学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以一种建设性的姿态去生活、去教书,去讲述我们的国家,讲述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自信,汇聚中国力量,展示中国精神。
现将这两篇文章全文转载,请广大师生阅读思考。
校党委宣传部
2015年3月5日
《光明日报》刊文: 你是一个中国人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这个叫中国的地方,长眠着你的祖先,深埋着你的根,是你血脉中的基因,洗不掉的标签,你爱她就是爱你的生命,你得传承你坚强的后盾。
爱国,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最神圣的使命。中国,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却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她从贫弱到富强,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落后到先进,一点一滴,完善着自我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一直在摸索中前行,她用并不丰富的资源,养活了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1949年以来的每一步发展,都见证了奇迹,见证了自强不息。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爱你的祖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你的血液里浇筑了炎黄子孙的图腾,擦不掉抹不去,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中国人,爱你的祖国,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条件。
爱国,是最朴素的情感,是最珍贵的归属感,你可以选择离开,但不能选择伤害,离开是为了飞得更高,伤害却意味着背叛。这个国家历尽苦难,所以你更应该珍惜这和平的时代,她不是尽善尽美,你可以建设改善,这里是你的家,你脚下的土地,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决不能任由她变成伊拉克、叙利亚、乌克兰。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愿意生活在炮火纷飞的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吗?你愿意出门就面临着炸弹袭击或者被流弹击中而死去的危险吗?你愿意为那画饼充饥的所谓民主,赌上你全家的幸福与安宁吗?
虚无化国家概念,是“公知们”常打的一张牌,但这是个很好笑的事情,且不说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各国发展程度的落差,就说人口这一问题,你说你不介意国家这个概念,那人家咋不敞开大门欢迎你?
“公知”告诉你爱国是可耻的,他们故意混淆国家与政府的关系,我不爱党所以我就可以不爱国,爱国就是爱党等等。他们深知,爱国情感是凝聚一切力量的源泉,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基础就是爱国主义,虽然各自的主义不同,但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同政见的人,却能在爱国这一点上高度统一,有爱国主义为基础,就能形成最团结最坚实的力量。“公知们”深知这一点,他们知道只要摧毁了这个,那全中国13亿同胞就是一盘散沙,于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将民族自豪感培育成深厚的民族自卑感,使爱国变成一种可耻的行为表现。一个人如果国都不爱,那就不配谈什么主义!这种人的主义都是生意,都是利益!
你是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活在当代的中国人,是有资本骄傲的,中国正处在上升期,并且还远未达到抛物线的顶端,经济上、军事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民生也在逐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完善,她正在变得更好,正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而且步子不慢,我们要维护要建设而不是摧毁与分裂。她有这些那些的问题,有病就治,有问题就解决,但这不是你背叛的理由,人无完人,国无完国,这是同样的道理。
国家与个体,是1和0的关系,没有前面的那个1,那后边的无数个0都失去了意义。国安则民安,国强则民富,国独立则人独立。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国就没有家,“公知们”有钱能移民,他们把民主当生意,个个肥得流油,你有钱吗?你能移民吗?真乱了,你手里有那张当退路的签证吗?如果你没有,你能在炮火纷飞,流弹乱窜的环境里泰然处之吗?你不能!
“公知们”的民主生意里,你只是一枚棋子,他们的生意做得再好,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推墙成功了,他们坐席后骨头汤都不会给你一口。推墙失败了,他们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摇身一变成民主斗士在国外逍遥,而你呢?你只能留下来承受后果,“公知们”是进退自如,你却是进退失据,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你是一个中国人,你要做得堂堂正正,做一个勤劳务实努力奋进的中国人,做一个有主义也有正义的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有道义的中国人,做一个爱中国的中国人!最后,不管你是什么派,请做一个人民派,不管你是什么立场,请不要丢掉做人的立场,不管你领什么薪水,请不要领卖国的薪水。你是一个中国人,请谨记不忘记!
薪水,请不要领卖国的薪水。你是一个中国人,请谨记不忘记!
《辽宁日报》刊文: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是满怀敬畏地在写这封信。
大学老师这个岗位太光荣、太特殊了。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我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因为大学的涵养。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的教育,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路径,正是要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体系,正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承去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特殊的职业身份,老师不再普通,也不能普通。你们不是在公园的人群中随意褒贬时事的那个人,更不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灌水拍砖的那个人。课堂上两个小时讲授的内容,比不得酒桌上面红耳热的谈资,也比不得信手转发的一条微信。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你们是传播知识的人,我们要的是教书育人。
一想到将要提出的问题,我们笔端滞重、内心复杂。
这个策划,缘起网友的一则留言。今年10月,中央下发《篮球比分,球探体育比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10月21日,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后台共收到300多个微故事。一位叫Kiko的大学生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说:“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我们一个老师,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
多么重大而现实的提问!
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这是个别,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结果8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对国家和社会的“描黑”让学生们都看不过去。法律、行政管理、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尤为突出。
我们忍不住要写这封公开信,是想与老师们探讨这样几个问题:应该怎样在大学课堂上客观准确地讲授中国?如何把光明的心态跟专业的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怎样在回答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研究老师的问题,我们选择再老老实实地当一回学生。辽宁日报的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座城市的20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大家被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所感动。但同时,“呲必中国”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
整理近13万字的听课笔记,大致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
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动辄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归结为理论的失败。
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
第三是缺乏情感认同。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求教于老师时,不管是博导、教授,还是讲师、助教,主流的回答都是旗帜鲜明的:不能这样!但也有老师如此质问:
“课堂怎么讲老师说了算,你能干涉我的学术自由吗?”
“对社会现实问题避而不谈,这课还怎么讲?怕发牢骚,这个社会也太脆弱了吧?”
“党和政府要善于听群众发牢骚、讲怪话,否则社会压力怎么排解?”
……
一个普通的张三李四是可以这么质问的。但亲爱的老师们,因为你们职业的高尚,因为大学课堂的庄严和特殊,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清晰的来路。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每一个时期都不是孤立的片段。当今的中国,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观念习性,都受到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必然烙下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评说中国,不能只看地理的横坐标,更要看历史的纵坐标。中国所走的路,由来长矣,可能与别人平行,也可能与别人交叉,但绝不会重合。中国的路,肯定不会笔直,势必遇到沟坎,但借别人的尺子来规划、用西方的刻度来丈量,是行不通的。大学的老师,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应该把这个道理传授给学生。
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整体的模样。中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客观真实,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是值得提倡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始点。除了问题,中国也有成功的案例,也有需要总结的做法和经验。“问诊”中国,需要给出全面准确的报告单。大学生尚未走入社会,对国情的了解还不深刻,老师有责任讲述中国整体的模样。完整的中国,绝不是灰暗的,而是色彩斑斓的;绝不是消极的,而是坚韧昂扬的;绝不是迷茫的,而是目光四射的。
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有光明的未来。文学家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情绪、情感和情怀。学生们都是“向日葵族”,习惯朝着老师转。站在讲台上是一个心态光明的老师,教出的就是一群积极光明的学生。社会上都是光明的建设者,这个国家必定有光明的未来。
老师们,在大学课堂上如何讲中国,我们冒昧提出这样的建言:
在你们编写案例的时候,请善待身处其中的中国。可以端出中国的问题,但端出来要讲清楚、讲明白,讲过了要作客观理性的评价,评价之后要回到原点,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别把中国当做靶子,随便拍打,随意责骂,谁都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痛。
在你们发表看法的时候,请注意语气和分寸。敢讲不是个性,会讲才是本事。说一些激愤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一时兴奋,但真正能让学生一生记取的,能够赢得尊重的,还是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是经岁月检验后沉淀下来的思想和智慧。
在你们比较中外的时候,请多一份历史的眼光。短短几年的留学,所见所闻可能是浅层次的,常挂嘴头的未必是“真经”。即便是西方制度的优越之处,也不能简单复制。我们从根本上都是文化层面上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传统,了解自己的历史,才能找到最无悔的道路。
大学课堂上的中国随意被抹黑,一些老师在讲台上牢骚失控,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在整个社会,都潜藏着类似的情绪。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天天发牢骚,生活越来越好,牢骚却越来越多。大学课堂,是当代中国社会宏观景象的一个投影;身份特殊的大学老师,也有着作为社会一员的普通身份。只不过,那么多牢骚和消极,在最不该反映的地方反映了。
心理学家说,抱怨是人的本能。抱怨带来的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习性。而停止抱怨,改用进取的态度去思考光明,却需要意志力。
社会是不完美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克服很多困难,不顺心、不如意在所难免。人,要以建设性的姿态去生活、去工作,要有去改变、去改革的激情和热情。不抱怨、不牢骚,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情,也要有韧性去适应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并有智慧地区分两者的不同。小到个人和单位,大到社会和国家,都需要这种精神,也匮缺这种智慧。亲爱的老师们,你们是特殊的。你们在讲授知识,也在传播思想;你们在研究当下的中国,也在影响未来的中国;你们在讲台上散发着学识和修养的魅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匡正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相信你们乐于接受这份特殊,能够对学生负责,能够对事业负责,能够对国家负责。那么从今天起,在课堂上讲好我们的中国吧!
多么希望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为了社会健康地前行,为了中国光彩的明天,拜托老师们,谢谢老师们!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马修老师来到一个被称为“死亡池塘”的学校,那是一个汇集了所有“不安分学生”的学校,组建起了一个合唱团。学校发生意外,马修被迫离职,并且要求不许和孩子们告别。马修老师离开时,一片片纸飞机从孩子们被禁锢的高墙窗口飞出来,看不见孩子们的脸,却看见许多只手在挥。——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